北音首页EnglishFranCais网上报名网站导航

姜明:浅议音乐剧唱法及音乐风格

作者:文/姜明 来源:北京教育增刊 点击: 发布时间:2017年01月04日

姜明

  作者简介: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流行演唱学院爵士演唱系教师,从事声乐教学工作。

 

  音乐剧和音乐剧唱法,是在各种艺术形式及各种唱法的不断摩擦和融合中而形成的一种现代的艺术形式,正因为它集传统与现代音乐形式于一体的特殊性,所以在短时间内在世界范围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和冲击,无论是它的音乐表现还是歌唱方法,都给人以前所未有的新奇感,经过这些年的发展,音乐剧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而在我国音乐剧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更多人来进行创作与研究。

(一)音乐剧及音乐剧唱法概述

  音乐剧是综合了舞蹈、音乐、戏剧的舞台艺术形式:它更靠近大众,风格也极其多元化。在全世界范围内,音乐剧已经是非常主流和最受欢迎的艺术形式之一。但是于音乐剧进入我国的时间较晚,所以大多数人对它的了解仅仅是边唱边跳的舞台剧[1]。这是较为片面的看法,音乐剧之所以能如此流行和受人关注,除了集唱,演,跳与一身,能适应各种艺术爱好者的口味,另一个原因是同时具备很大商业效应。在加上音乐剧的灵活性,范围非常广,不拘泥于一种形式,以及现代化的灯光舞美和科技布景技巧,音响设备等都融进其中,给它以最丰富的资源提供。

  笔者认为在音乐剧中“唱”可以说是这种艺术形式的灵魂。然而,音乐剧怎样唱,用什么样的方法唱是很多人都经常讨论研究的,但至今仍未有统一定论。只在有些资料中讲到“它不再坚持美声唱法,而是用最符合当代群众需求的唱法”。这种“最符合当代群众需要的唱法”,从我国的声乐审美方式及技术要求来看,它看来不属于官方定位的三种唱法中的任何一种,于是像“美通”,“民通”一些奇怪的名字就纷纷叫了出来,或者就说是加了点美声的流行等等[2]。最初,笔者认为这是种“四不像”的演唱方法,只是觉得好奇,一直到自己开始学习正统的美声唱法和研究国外的流行唱法之后,才开始慢慢接受音乐剧,同时对它的唱法产生了很大的兴趣,逐步了解其历史发展和艺术特点等等。

(二) 音乐剧唱法的具体运用及特点

  音乐剧的唱法发展到今天也是循序渐进,经过很多前人实践和探索而产生的。音乐剧中不限制演唱的唱法,事实上是传统美声唱法中的“横”唱法和欧美流行唱法的二者之间的唱法,可绝不拘泥于规范化,它允许唱者自行其是。用真唱可以,用假声唱也可以,像《音乐之声》中《孤独的牧羊人》唱段就要求用真假声很好结合的方式来演唱。也可以中低声区用流行唱法,高音区用美声唱法。近几年来的音乐剧演唱者越来越偏向受过正规声音训练的流行唱法,这点在音乐剧《钟楼怪人》和《悲惨世界》等著名剧目中都有较出色的体现。尽管音乐剧在唱法上并不像国内把三种唱法模式如此规范化,但它毕竟还是有技术上的要求,最具体反映在它是以真声为基础,同样要求较好的气息支持,只是咬字的位置有所变化,共鸣也不要求像美声那么大的量了[3]。现代音乐剧唱法都有小麦克风在身上,对演唱者的音量要求变了,演员可以用接近生活中的声音来唱歌,感情的表达更直接。目前,音乐剧唱法不外乎偏传统的,如《音乐之声》《歌剧院的幽灵》《西区故事》等剧目;其次,就是偏流行的,如《猫》《钟楼怪人》《悲惨世界》《耶稣基督巨星》等[4]。

  从另一侧面来看,尽管欧美流行唱法和音乐剧唱法越来越接近,但从风格上讲仍是有区别的,流行唱法需要个性的发挥,声音的运用和情感的渲染要比音乐剧更为自由。相对于传统歌剧唱法而言,音乐剧唱法放开了传统唱法中基本规划——大的共鸣化,就是比传统的唱法“白”的多,可对于流行唱法而言,音乐剧唱法要规范化的多[5]。

  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唱法之间不再像从前那样分明了,没有什么固定的界限了。最近几年,“美声唱法”的故乡—意大利,涌现出介于“流行”与“古典”之间被称“POP OPERA(流行歌剧)”的唱法。其中,以男高音亚历山德鲁·萨菲那(Alexandro Safina)和亚当·洛佩兹·科斯塔(Adam Lopez)最为走红,他的声音非常正统,但是他的演唱方式却非常的流行,也融合了大量流行唱法和音乐剧唱法的风格。已经走红多年的女歌手莎拉·布莱曼也说明了唱法大融合所带来的新的演唱方式。音乐剧作为唱法大融合的先行者,为现在音乐剧唱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6]

  对于当今中国音乐剧而言,声音训练问题的存在,笔者认为首要的是语言问题,语言咬字位置不规范是影响唱法的一大问题。中国人唱外语,基本上都是停留在只读对,而不读准、不读像,换句话说就是没有“洋味”,咬字位置太扁,缺少空间感。音乐剧大多用英文演唱,很多学习者总觉得英文不好唱,不好找共鸣等等。其实,当我们听外国人讲英文时,会发现和我们说的有天壤之别。首先,外国人说英语都是用很强的气息支持的,且带着位置,这完全符合他们的语言习惯。却恰恰和中国的语言习惯相反,中国的语言习惯不利于掌握唱英文歌曲时声音的位置。所以,笔者觉得要掌握音乐剧唱法中的各种模式和技巧,语言、咬字、位置都是解决问题的实际运用。无论任何唱法,从外国到中国,人的发声器官都是一样的。唱法的区别不应该仅仅以嗓音运用方法来区别,更多的应该从它们的表演风格上来区分。因为唱法是为表演的美学效果服务的。对于音乐剧的误解,很多人说音乐剧太过华丽,依靠现代化的东西过多,演唱没有功底等。实际上,音乐剧对于演员的要求比歌剧演员的要求高得多,除了要具备很好的唱功外,戏剧表演,舞蹈形体要达到一定的技术要求和标准,因为音乐剧属于时代的产物,那为什么不能用这些现代的艺术元素呢,就连传唱百年的歌剧现在欧洲也会有现代时装版的,音乐剧只是遵循它自己的原则发展,紧跟时代步伐,从世界众多的追捧者就可以看出,音乐剧的受欢迎程度。

(三)爵士乐及爵士唱法在音乐剧中的重要性

  在音乐剧中那些被广为传唱的歌曲和唱段,可以说是如数家珍,歌曲的风格和形式也是变化多样。同时说明了音乐剧唱法的融合性的优势所在,拥有了更多的受众群,不管喜欢传统唱法还是流行唱法的观众都能在音乐剧中找到其兴趣所在。而掌握多种唱法的问题,只要掌握其艺术规律,厘清头绪,便可以做到。另外,音乐剧从大嗓门唱法向话筒唱法的演变,也是一种趋势,因为这种不经过太多修饰和太大共鸣美化的声音更生活化,而音乐剧大多演绎现代人的情感和生活,从歌曲和舞台表演都能吸引更多的观众[7]。正因为音乐剧冲破了唱法的原则,它允许用最能表达人物感情的声音去演唱,加以人文和商业效应,使不少传统唱法的歌唱家也热衷于参加一些音乐剧的演出,同样很多著名的流行歌手也经常参与音乐剧角色的演出,有些还转型为音乐剧演员。因而对于观众来说,他们并不会去研究什么唱法的问题,他们只是希望得到一种“美”的欣赏效果。

  同样,音乐风格和唱法运用配合得当,是决定一部音乐剧成果与否的重要因素,正如爵士乐和爵士演唱风格在音乐剧中所占的极大比重。17世纪初,非洲黑人奴隶被卖到美洲时,将欧洲和声融入非洲传统的音乐中,这种已失去非洲纯原住民的音乐,人们称之为爵士乐。尤其以美国百老汇为主的音乐剧舞台剧,基本可谓是爵士乐的大半天下,爵士乐深深影响美国流行音乐和音乐剧,也渐渐传进欧洲,改变了欧洲音乐剧长久以来的固有模式。

  早期的剧目《波姬与贝丝》,作曲家格什温就加入了爵士乐元素,从而使的这部剧的音乐风格以及剧中唱段特色鲜明。《Funny girl滑稽女郎》《sunset Boulevard日落大道》《kiss me kate吻我,凯特》这三部音乐剧更是爵士音乐剧代表,而《Chicago芝加哥》中爵士乐风格和爵士演唱在剧中的运用与影响可谓极致,而《All that jazz》这首可谓世界知名的开场曲,歌名已经奠定了爵士风格基调,无论从人物、舞台风格、唱格调都将爵士乐进行到底。

  近些年新排剧目《Catch me if you can逍遥法外》《Q Avenue Q大道》《摩门经》《Memphis孟菲斯》等TONY奖得奖剧目都是笼罩在爵士乐的光环之下[8]。

  因此,音乐剧的创作要从音乐整体出发,爵士乐有着更强大的优势,如果以爵士风格音乐作为主要基调,演唱不只受限于一种死板的方式,风格多变,为剧情服务的成分较多,可以用流行方式来演绎现代生活的情绪。如用爵士演唱来展现爵士风格的歌曲片段,则可能表现年代感,并凸显人物个性。而侧重流行唱法演唱,戏剧情节和人物情感表达的更为淋漓尽致,使观众融入其中,好的风格唱段用得体的唱法更是搭配的天衣无缝。总之,音乐剧唱法的风格及运用要求建立在剧情、内容之上,只有二者配合到位才能达到一种审美的平衡,给观众以美的享受。

(四)结 语

  对于演唱方法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来说,笔者认为现在已经到了“无界限”唱法的时代,再去划分音乐剧唱法正统与非正统的界限,已无太大的意义。因为高雅艺术正在通俗化,流行音乐也在艺术化,一切艺术都要适应时代的审美变化和发展的。演唱方法也要发展,适应时代的审美趣味,但也绝不是完全放弃传统的唱法不用,而是要将传统传承、发展,并与时代结合。流行音乐也要借鉴传统的精髓与文化内涵,取长补短,才不会被淘汰,反而更加时代化、国际化。

  音乐剧和音乐剧唱法今后的发展会很漫长,关注它的人亦会越来越多,希望在不久能看到音乐剧真正的国际化,更多人了解、研究音乐剧的唱法及音乐表现风格,使其更加完善、科学,更好地为音乐剧服务,使融合之美能在音乐剧中体现的更加夺目耀眼。

【参考文献】

  [1] 叶洪涛.音乐剧声乐演唱教材[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

  [2] 周小川.音乐剧之旅[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1998.

  [3] 潘乃宪.声乐探索之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4]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编辑部.怎样提高声乐演唱水平[M].北京:华乐出版社编,2003.

  [5] 罗薇.百老汇音乐剧[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6] 应尚能.以字行腔[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

  [7] [美]安妮·佩克汉姆.当代流行歌手声乐技巧基础篇[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8] 赵倩.西方音乐剧演唱赏析教程独唱卷[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3.

友情链接:
北京市现代音乐学校天津传媒学院原创北京北音高清视频九棵树地带北音校友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