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缘艺术 志荐轩辕心欲奋

  结缘艺术 志荐轩辕心欲奋

  如果当初不是出于对中国音乐教育的探索与追求,今天的李罡也许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影视明星,亦或是一位知名的主持人、音乐人。然而命运却让他与音乐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也因此改变了他的生活,进而改变了许多追求音乐艺术的年轻人的路。

  “以前我曾经唱过歌,也拿过奖,后来还担任过主持人,创办学校也是后来的事。”李罡笑言。

  翻看李罡的简历,你会发现上面有一大堆头衔:北京现代音乐学院院长、北京市现代音乐学校校长、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名誉院长、法国国际音乐学院名誉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高等艺术院校流行音乐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大众音乐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电子音乐学会常务理事。也许是天性使然,1958年出生于长春的李罡从小就对艺术极其偏爱,高考时李罡报考了吉林艺术学院戏剧系,在那所院校里,他学到了许多他以前从未领略过的东西,这为他以后创办艺术学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毕业后我最初研究的是流行音乐,或者说钟情于流行唱法。”

  1982年,从吉林艺术学院戏剧系毕业后,李罡被分配到吉林市话剧团工作。在话剧团的时光,总让李罡觉得很有成就感。也正是那段时间,他主演过《日出》、《最后一幕》、《唐太宗与魏征》、《高山下的花环》等多部话剧,在电视剧《五个半月的厂长》中,他还扮演了一位高干子弟,并执导过话剧《雷雨》、《秋海棠》、《一仆二主》等中外名剧。

  1990年,当时身为吉林艺术学院大学教师的李罡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第四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在通俗唱法中,他获得了三等奖。央视青歌赛自1984年举办第一届以来,已经成为音乐界的一项重大赛事,也是声乐界推出新人的重要途径。那届大赛首次出现了明星荟萃、强手如林、难分伯仲的局面,宋祖英、幺红、朱哲琴、张咪、解晓东、蔡国庆、梦鸽、万山红、张强、刘斌等参赛选手后来都成为了活跃在我国声乐界的著名歌唱家和一线歌手。

  获奖后的李罡并没有沉迷于得到的荣誉和舞台七彩的霓虹中,他表现得异常冷静,在所有人都认为他一定会在歌坛上闯荡一番、哪怕稍作停留的时候,李罡却毅然消失在歌坛。“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对音乐又有了新的认识,并暗下决心,投身现代流行音乐教育,因为没有人能比我做得更好。”

  为了把自己流行演唱方法的心得展现出来,李罡先后在长春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录制《通俗歌曲演唱技法》电视讲座50集,担任撰稿、主持和主讲。他的这一举动为他赢得了新的收获,他的节目获得“第三届全国电视教育节目评比”一等奖,两部共60余万字的同名著作也相继出版。对于流行音乐来说,这是第一个电视讲座,也是第一部专业著作。

  1991年,李罡放弃了大学执教生涯,放弃了长春如日中天的事业,独闯北京,同年被调入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制作部担任导演、制片人、音乐制作人,他曾经为李谷一、毛阿敏、董文华、阎维文、刘斌、韩磊等歌唱家拍摄数十部音乐电视,几度将中央电视台“中国音乐电视大赛”的金奖和银奖揽入怀中。1993年重阳节,中央电视台推出大型杂志型栏目《夕阳红》,这个栏目开播的特别节目就是李罡操刀制作的。1994年,李罡调入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担任编辑、导演和制片人。2001年,李罡创办了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的《当代教育》栏目,担任主编。2001年,李罡又调入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创办了《魅力12》(后改名《魅力中国》)、《西部音画》栏目,任总导演、制片人。2003年,李罡担任了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春节文艺晚会”总导演。

  2004年春节,李罡主持策划实施了中央电视台首届“西部民歌电视大赛”,出任总导演,这是建国55年来第一次全国范围的大型原生态民歌赛事,也是被业界誉为“为拯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赛事,从那一刻起,“原生态”这个词才悄然走近电视荧屏。“CCTV西部民歌电视大赛”在第18届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上屈居“宋祖英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之后,获得二等奖。

  李罡为人低调,从不炫耀和包装自己,他总是在最需要“扬名立腕儿”之时,悄然转向调头,这也实践了李罡一贯的做事原则:实实在在做事,做别人没做过的事,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在创立北音之前,我接触过很多行业,每一个阶段我都力求完美,因为那是我自己的,每一种经历都给了我不同的收获,都是我一生的财富。”从吉林话剧团开始的舞台生涯开始与艺术结缘,到中央电视台导演、主编、制片人的历练,再到之后创建北京现代音乐学院,引领更多的人走上艺术的道路,李罡这种毅然舍弃安定的工作,优越的待遇,一心办学的做法,曾让很多人不解。但李罡告诉我们,艺术教育是我的至爱,只因为教育是一种延续,时间会让你看到欣喜的硕果。

  在李罡身上,有很多经典的“第一”:他是第一个在中央电视台教授流行歌曲演唱技法的人;第一个在主流媒体上提出“原生态民歌”的人;第一个主持策划导演中央电视台“西部民歌电视大赛”的人;最重要的是,他是第一个将流行音乐教育引进大学课堂的人,第一个创办流行音乐学院、流行音乐学校的人。他喜欢改革,喜欢做“第一人”,虽然要背负很大的压力,甚至被人误解,但是他从来都是心怀执念坚定不移,直至得到社会的认可。